风书家长忆>穿越>退位让贤 > 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事与财政的革新,斩除积弊!
    “凡涉及开支,每年年初需详细列出预算清单,报送上级官府逐级审批。”

    “为应对突发状况,可酌情预留一笔活动资金,但数额须严格控制,不得过量。”

    “待预算核准无误后,方由国库统一拨款执行。”

    “收入与支出,泾渭分明,两条线并行,互不干涉。”

    “今后,凡官府派遣衙役外出征收税赋、杂费或罚款,百姓缴纳的每一文钱,不论因何缘故,皆须开具正式收据,注明事由,款项随即存入国库,严禁任何人私自截留或挪用。”

    “衙役不再是地方豪强的私兵,而是朝廷律法的忠实执行者。”

    “财政不再是私欲的温床,而是国家运转的坚实后盾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方能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,还朝廷一个清明政令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农业时代,国家治理之道往往简单朴素。

    许多事务,官府只需秉持无为而治的理念,置身事外、不加干预,便已是最妥帖的治理方式。

    然而,当大明迈入工业时代的门槛,一切都会天翻地覆。

    社会结构骤然复杂,治理的方方面面也随之脱胎换骨,与旧时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对此,朱允熥心中清明如镜。

    若大明开启证券市场,引领社会全面迈向资本与工业并存的新纪元,而官府却未能顺应潮流、及时革新自身的治理模式,整个国家必将陷入混乱不堪的泥沼,秩序崩塌,民心难安。

    放眼真实的历史长河,无数王朝的兴衰都印证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统治政权在时代转型的关键节点上,因未能适应巨变而被历史的洪流推翻,或重建新生,或就此殒地。

    运气青睐者,乘势而起,踏上飞速发展的坦途。

    时运不济者,则自此沉沦,难以翻身。

    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势不可挡,若不顺势而为,便只有粉身碎骨一途。

    如今朱允熥,正以雷霆之势推动大明的资本化与工业化的浪潮,其进程之迅猛,远超历史上任何一国的脚步,疾如风驰电掣。

    若依循原本的节奏,国家尚能赢得些许喘息之机,留出一段宝贵的时间去试探,摸索前路。

    这也是历史上正常的发展转迹。

    可如今,他选择让大明这条船全速疾行,一年便相当于自然发展下的十年,甚至几十年,上百年,这意味着,大明已无暇在黑暗中缓慢探路。